聚焦台湾半导体供应链:摩根士丹利调研七大发现
- 时间:
- 浏览:0
今天,我将与大家分享关于十年造车 苹果能否复制iPhone传奇?的最新动态,希望我的介绍能为有需要的朋友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。
文章目录列表:
十年造车 苹果能否复制iPhone传奇?
?[汽车之家?行业]??被称为“汽车界苹果”的特斯拉,今年股价已经上涨超700%,市值也已大于全球前五大汽车公司总和。以苹果为标杆,特斯拉的软件以及应用服务生态变现潜力,受到投资人追捧。
?特斯拉的成就或许让苹果眼红。憋了十年的造车,如今“本尊”终要亲自下场。据DigiTimes报道称,苹果近日在美国正筹备建立汽车生产线,并已开始与全球汽车电子供应商探讨技术规格等问题,预计到2024-2025年,“ le?Car”正式亮相。
?在汽车领域,苹果能否再造一个“iPhone”传奇?
■迷离的造车史
?特斯拉的出现颠覆了原有造车模式。近几年来,以蔚来、小鹏、理想为代表的造车新势力,以恒大、宝能为代表的房地产巨头,以及索尼、戴森等跨界玩家,在打造智能电动车上蜂拥而至,但似乎没有哪一家比苹果造车的经历更加扑朔迷离。
?“如果乔布斯活着,他可能会开发一款汽车——iCar。”苹果董事会成员、零售界的大亨GAP前CEO米德勒·德雷克斯勒也曾表示。因为乔布斯在世时认为,苹果有 设计好一辆车。
?早在2014年,苹果就一直在寻求制造自己的汽车,但直到今天,人们也没有等到一辆苹果汽车的影子。这其中也有苹果向来以保密文化著称的缘由,以至于网络上流传的各种,皆是果粉们的臆想。
?事情越神秘,就越容易勾起大家的好奇心。近几年,“无孔不入”的外媒依旧挖出了苹果造车的许多内幕,汽车之家对此进行了梳理。
?苹果“造车”过程并不顺。过去,苹果也曾衡量过自己是否有必要推出自己的汽车,或者只是与汽车制造商合作打造自动驾驶系统。从“泰坦”项目启动,预计到 le?Car正式亮相,也刚好十年。
?如今,苹果的造车计划正在不断加速。“ le?Car模式与特斯拉近似,市场供应链重叠率较高,而基于苹果对供应链的强大掌控力,应该会快速确定供应厂商以保障供给。”Digitimes援引相关业内人士指出。据悉, le?Car供应链名单或将于2021年逐步揭晓。
?实际上,苹果的“造车”进度也可以在其陆续申请的 上窥探出一二。
?据不完全统计,从2017年至今,苹果已经获得了超过100项汽车 技术。截至2020年,苹果在汽车领域的 技术已涵盖自动驾驶、充电、车载系统、车体结构优化等多方面。
?其中,苹果智能驾驶系统 占比从2016年22%上升至2019年41%;车辆硬件创新设计 占比由2016年11%增长到2019年37%。
■善战的“军队”
?无论过程多么扑朔迷离,以苹果的基因和商业模式,是否注定了这家企业一定会进入智能电动车制造领域?
?在乔布斯的带领下,苹果已经成为一家拥有硬软件设计、制造、芯片、操作系统和应用生态集一体的科技公司。对于苹果而言,这些优势几乎已经具备了打造一台智能电动车所需的能力。
?芯片、操作系统、算法和数据,这四大环节是打造一台智能电动车的最高门槛。如果把智能车比喻成一支军队,那操作系统堪比整个指挥系统,算法则是排兵布阵的兵法,芯片就是核心武器。
?苹果已经拥有一支善战的军队。
?苹果公司硬件技术高级副总裁John?Srouji领导的芯片和传感器部门,具备开发自动驾驶AI芯片、传感器等能力。据台湾电子时报报道,苹果日前正在与台积电(即台湾半导体制造公司)合作开发自动驾驶芯片,用于苹果自动驾驶汽车。
?操作系统方面,对于苹果来说也不是难事。苹果拥有强大的PC操作系统、智能手机操作系统、IOT操作系统,以及强大的应用生态,CarPlay也是苹果早年打造的一款车载系统(手机映射方案)。这些足够多的know-how与数据可以更快地移植到 le?Car上,打入车辆更深的底层系统。
?算法上,苹果公司人工智能主管约翰·贾南德雷亚(John?Giannandrea)日前授命领导自动驾驶汽车部门,以及负责苹果各产品的Siri和机器学习技术,继续研究一个最终可能用于苹果汽车的自动驾驶系统。
?在全球范围之内,除了特斯拉,还没有哪一家车企具备上述所有的能力,这些拥有 门槛的核心能力。
?摩根士丹利分析师Katy?Huberty认为,“苹果和特斯拉未来更有可能成为对手,而不是合作伙伴”。
■核心的武器
?苹果最大的核心武器要属芯片。
?车企自研芯片真的相当困难,没有投资几十亿成本,没有花上5-10年时间,休想获得可观的成绩。
?即便困难重重,一些争气的车企也不想受制于人。特斯拉为什么先后抛弃了Mobileye和NVIDIA,和他是不是“渣男”没有关系,而是特斯拉要想最大程度提高芯片性能,实现更多功能,这些是芯片厂商无法提供的。
?举个对比例子,NVIDIA?Xavier有90亿个晶体管,特斯拉FSD?HW3.0只有60亿个晶体管,但Xavier算力指标却不如HW3.0。原因是芯片公司只负责设计芯片而不负责造车,他们无法直接接触用户,对很多使用场景和用户痛点也无法 洞察,且算法不能修改,不利于快速迭代。
『特斯拉FSD芯片』
?同样的,苹果自研自动驾驶芯片也不受制于供应商,能更快地提高芯片性能。最为关键的一点,苹果可以用手机巨大的出货量,摊薄汽车芯片高昂的研发成本,并以高性价比超越NVIDIA和Mobileye,当然也可以轻松碾压特斯拉。
?对苹果来说,芯片是构成硬件差异化最重要的后盾。
?2020年11月,苹果正式发布自研芯片M1。这颗M1芯片是苹果从手机领域向其他领域扩展的重要标志。据悉,这颗芯片稍作修改就可以用于汽车座舱和无人驾驶。同时,苹果也收购了英特尔的基带团队,将来大概率也会推出5G?V2X芯片。
?通过软硬件整合来造车,符合苹果的一贯作风。“真正认真对待软件的人,应该自己制造硬件。”乔布斯在2007年发布 代iPhone时说过这样的话。
?当然,这也不意味着每个螺丝钉都要自己做, le?Car的许多零部件仍会通过供应商购买或代工。只是,这些最为核心的影响用户体验的“硬货”,苹果肯定是亲历亲为,毕竟,实力和资金都摆在那儿。
?Katy?Huberty预计,2020年苹果将在汽车研发上投入近190亿美元。这是一个什么概念?作为对比,今年整个汽车行业的研发支出为800亿-1000亿美元。
■数据的落后
?细心的你可能也发现了,打造智能车的四大环节,唯独没有提到数据,这恰恰也是苹果现在最欠缺的。
?苹果想通过类似手机一样的生态系统闭环建立起“护城河”,从而成为“汽车界的苹果”。这种方式很难实现。原因在未来,智能汽车的看点和价值在于自动驾驶的普及,而不是类似于智能手机一样的生态。
?相较于开放式的造车模式,软硬件结合的“封闭”模式确实有利于后续不断地更新迭代,但这都需要数据提供“弹药”。
?在2020年DMV发布的《2019年自动驾驶接管报告》中,更是明显地反映了这一点。
?苹果注册的69辆自动驾驶汽车中,只有23辆汽车在最近一年内还处于活跃状态。其中苹果改装过的雷克萨斯RX450h?SUV自动驾驶车队在2019年累计行驶了7544英里,远低于2018年的79754英里,让人大跌眼镜。
?至于接管率,2019年苹果共经历了64次接管,相当于每千英里8.48次脱离。相比2018年每千英里871.65次进步不少,但与Waymo、Cruise等水平相差甚远(Waymo在同一评估期内每千英里仅出现0.09次脱离)。
『测试中的苹果自动驾驶汽车』
?更不用提特斯拉了,目前搭载HW2.0版本的特斯拉车型,每个月可获得近10亿英里的行驶里程,包括Waymo,以及所有车企加起来的数据也无法和特斯拉比。
?眼下,数据成绩的落后,让苹果的自动驾驶之路确实难以看到乐观的前景。
?苹果不做到 就不把产品推向市场的性格,在智能汽车领域可能反倒是块绊脚石。毕竟,自动驾驶不是一蹴而就,而是不断渐进的过程,需要源源不断的数据作为积累。
■尾声:
?智能汽车赛道,苹果能否再创“iPhone”传奇?难度很大。
?虽然苹果在很多核心领域都有自己 的优势,但想要在最后时刻再放出一个颠覆汽车产业的产品,很容易把“优势”变成“劣势”。
?特斯拉已经将智能电动汽车的门槛设置了很高,中国头部造车新势力已逐渐脱颖而出,传统沉寂的汽车行业,如今也是乘风破浪正当时。苹果的“老对手”华为,能帮助车企“造好车”,自己也完全有实力“造车”。不久的将来,苹果与华为在汽车这一赛道上也必有一战。
?或许,如今汽车行业不缺少苹果一家“新势力”,但是曾经颠覆手机行业的苹果,进军汽车行业后能否激起滔天巨浪?我们对此充满期待。(文/汽车之家?彭斐)
好了,今天关于“十年造车 苹果能否复制iPhone传奇?”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。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介绍对“十年造车 苹果能否复制iPhone传奇?”有更全面、深入的认识,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实践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。